-
荊門微信品茶群
- 來源:本站原創(chuàng) 時間:2024-06-01 點擊:1116
- 他一語中的,蕭正源胸膛震動,聲音也有些顫了,問:“可有什么法子解么?”
“君子求諸己,小人求諸人。”老人收了刀筆竹簡,負(fù)手邁步,向街頭走去。
蕭正源知道這句大意是說君子遇到麻煩,常常在自己的身上找結(jié)癥,而小人正好相反,他慌忙舉步跟上,沒走兩步他心頭忽亮,脫口道:“刀筆吏!莫非是周前輩?!”
刀筆吏一稱,還是傳自春秋時期。一旦記錄用的簡牘出現(xiàn)錯字,就需用刀改正,后稱文職官員做刀筆吏。此老姓周名庸,乃是當(dāng)代大儒,有個癖好喜說評書。說書本是個低微的生計,有損儒雅,奈何周庸一張嘴說的雅俗共賞,大氣磅礴,一些俗氣的書文經(jīng)他講來,便有天壤之別。
而在江湖之上,他號為“刀筆吏”,這“刀筆吏”是江湖人士所送,每每遇上可記之事,或大奸,或大善,他總拿出刀筆記下。幾十年來,不少事件被他刻于竹簡,掛在號稱“天下知”的酒樓,那酒樓原本是張布武林消息的,一旦掛上,眾人皆知,還有那專門傳播消息的快嘴,日日四處張揚。
其中不少事情自是有人不愿被張揚出去的,也有不少出了丑對周庸恨之入骨的,可幾十年來,天下知酒樓依舊不斷被周庸掛上竹簡,想去殺他的人都被他在臉上刻一個“思”字,放了回去。其中有著名的,一個刀客心懷不服,刻苦練刀不斷刺殺他,十年間被刻了六個“思”,原來這位大儒身具“仁德心法”,乃是江絕頂高手之一。
周庸淡淡道:“竟識得我?”他加快腳步,蕭正源一路小跑才能跟得上,上氣不接下氣道:“晚輩實在是無能可解,所以才冒昧求問。”
周庸突然發(fā)問道:“你可明白我為何將所刻的消息懸掛在天下知外?”
蕭正源心知這句回答極為關(guān)鍵,念頭數(shù)轉(zhuǎn),福至心靈,邊跑邊道:“前輩乃是大儒,注重禮樂仁義。揭人之短非是禮,刻字于面非是仁,但前輩心思深遠……”蕭正源大口喘了幾下才能說下去,“前輩是想借此懲戒過失之人,令他們心有悔改,從此做個仁義的人。在仁政之中,做個德治下的善良人。”
蕭正源已無法跟上,停下步子拄著膝喘息,“所謂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惡。”
周庸終于停下,“忠告而善道之,不可則止。可我所做的,只引來許多仇恨。該行惡的仍舊行惡,卻不能思及自身。”他轉(zhuǎn)身回來,略帶著欣慰道:“若你知道自己大錯,希望改正么?”
- 上一篇:荊門社區(qū)論壇下一篇:荊門大學(xué)哪里發(fā)泄的地方
?